首页 > 保险 > 保险知识 > 什么因素影响重疾险保费?好的重疾险应该如何选择?记住这几点就够了

什么因素影响重疾险保费?好的重疾险应该如何选择?记住这几点就够了

作者:学霸说保险 - 彩面 2023年2月17日

就在前些天学姐给自己和爸妈安排了同款重疾险,爸妈获悉保险费用后一头雾水,保障内容明明一样,爸爸每年交的保费比学姐和妈妈的为什么贵了那么多?该不会是踩坑里了吧?


相信不仅是学姐的家人有这种问题,先别慌,这是因为不止是保障内容,保费也会受性别、年龄影响。


今天学姐就认真聊聊哪些因素会导致重疾险的保费受到影响。


重疾险的保费每个人都不一样,想知道自己买重疾险要花多少资金的,可以用这张表格做个参考:


《全国热门的136款重疾险对比表》weixin.qq.275.com


一、重疾险的保费受什么因素影响?


1、年龄


从下图信息中能够看出,在年龄的增长下,比较常见的重疾发生次数也会随之增高。


在重疾高发的年龄段,被保人容易发生保险事故,有非常高的出险概率,所以,保险公司给被保人承担的风险非常巨大。当然保费就会收取的比较多。


所以越年轻的时候买重疾险,就越划算。


28种重疾发生率随年龄的变化


2、性别


中国精算师协会在2021年2月发布的《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》显示,16%和14%分别是小于60周岁的男性和女性累计患上至少一种重疾的概率。要是到80岁,那么累计罹患至少一种重疾的概率会迅速增高,男性达到58%,女性达到45%。


所以说,女性的重疾发生率不如男性高。


因此,在其他投保条件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,女性投保重疾险会比男性便宜。


3、保障期限


对于重疾险的保障期限来说,主要分为定期和终身,一年是最短期限。


保障期限越长,就说明保险公司转移风险的时间越长,保费自然就不低。


如果你在选保定期还是保终身中很难做出选择,你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:


《重疾险应该选择保定期还是保终身?》weixin.qq.275.com


4、保障内容


一般来说,有的保障内容丰富,保费自然不低。


现在的重疾险基本上包含很多种类的可选保障,就身故保障、保费豁免、恶性肿瘤二次赔等而言,那么多附加一项可选责任在投保时,其保险费也将有所提高。


但是保费价格比较高是相对而言的,市场上保障全面、性价比也非常不错的重疾险有很多,不交许多的保险费就能获得保障,而且这些可选保障都是很适用的。


因而学姐觉得经济预算比较富足的话,可选责任能附加还是加上吧。


听说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恶性肿瘤二次赔保障有多重要,可以收藏这篇文章:


《「癌症二次赔」有必要附加吗?不搞懂这几点小心白花钱!》weixin.qq.275.com


不单单只有以上提到的年龄、性别、保障期限和保障内容对重疾险的保费有影响,保额与保费之前也有着非同小可的关系。因为篇幅有限,学姐就不讲太多了,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这篇文章:


《保险买多少保额合适?说说里面的门道》weixin.qq.275.com


二、怎么买好重疾险?


我们买重疾险是为了提前做好对疾病的保障,让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可以有效得到转移,如若单单只看购买重疾险需要多少保费,这就是没有抓住重点了。


若是在保险预算范围之内,购买一份好的重疾险需要注意以下方面:


1、重疾额外赔


重疾额外赔的含义是特定年龄前首次患上重疾,保险公司不单赔付重疾保险金,还要另外赔一笔保险金。


好比凡尔赛1号重疾险的重疾额外赔保障是低于60岁首次确诊重疾,额外赔80%保额,60-64岁确诊额外赔30%保额。


譬如小王入手了凡尔赛1号30万保额,56岁不幸确诊了合同条款规定的重疾,可以取得保额180%的赔付就是54万;若小王是在60-64岁期间确诊,领取的保险金是130%保额,等于是39万。


当发生重疾的时候,这一笔钱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了,重疾额外赔付保障很不错!


若想深入了解凡尔赛1号,建议多了解一下这篇深度测评:


《买同方全球凡尔赛1号之前,我想告诉你这些真相》weixin.qq.275.com


2、轻中症赔付比例


轻症的赔付比例至少要大于三成保额,中症赔付比例最好设置在50%-60%保额之间。


不能因为轻症和中症的病情要比重疾轻就轻视了它们的治疗费用。


比方说高发的轻度心肌梗塞,医疗费用一碰就是几万到几十万不封顶,还没有算上后续的疗养费用。


因此,大家在投保重疾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种轻中症赔付力度很强的。


三、学姐总结


总结:重疾险的保费跟年龄、性别、保障期限、保障内容、保额等都有一定的关系。


若是朋友们想要一款保障全面有到位的重疾险,学姐建议大家不要只关注保费的多少,应该把重疾险的保障内容放在第一位,比方说提不提供重疾额外赔、轻中症的赔付力度如何等。


如果要买好的重疾险,主要还是结合自身的预算和保险需求进行选择。